三、环保细分行业转型者: 转型跳出传统细分”红海“

随着“水十条”、“土十条”和“气十条”的相继出台,原环保行业单一业务的公司也不甘只守着一条线开展业务,而开始了跨细分行业转型布局。首创股份(600008.SH)、维尔利(300190.SZ)、中电环保(300172.SZ)等均不限于单一细分环保业务。

部分传统环保领域已是一片“红海”,如市政污水处理、垃圾焚烧中标价不断刷出新低,低价竞争频发,甚至出现中标价远低于测算成本价事件。为此,也有环保企业转型新环保业务领域。

启迪桑德(000826.SZ)便转型再生资源领域。在2015年10月成立桑德再生,主营业务为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废弃物拆解、报废汽车及再制造、再生资源深加工、再生资源O2O和危险废弃物处置等,涵盖资源回收、初加工和深加工等再生资源全产业链。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再生资源公司之一。

中电环保也是一家跨细分行业的环保公司。其本身是一家专门从事水处理相关业务的环保企业,但通过长达两年的时间布局,现在已经形成了“4+1”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包括工业水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烟气处理以及环保服务平台。

2013年年报,公司新增工业烟气处理业务;2014年年报中,公司新增固废处置业务。尽管这两块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不高,但每年绝对值正在上升。从财报中可以看出,新开拓的工业烟气处理业务和市政固废处理业务正在以一个稳健的速度增长。

2015年,中电环保在常熟市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继续纵向开拓固废处理业务。这一战略布局在业绩上也有明显体现,2015年市政固废处理业务的收入从2014年的1417万元增长到3710万元。在当年年底,公司就拿下固废处理大单,中标常熟市30万吨/年污泥处理项目,合同总额约13.72亿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28.47亿元,数倍于2015年收入。

四、央企试水者:先占市场不在意低毛利

除民营企业外,环保行业近年还迎来了大型央企的资本“入局”。葛洲坝(600068.SH)率先吹响了国企进军环保市场的“号角”。

收购中固科技,进入污土污泥治理领域,2015年实现收入5446万元,利润总额310万元;收购凯丹水务,进入污水处理领域,2015年实现收入1.2亿元;与大连环嘉合资,进入再生资源领域,2015年实现收入65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与中材国际合资,进入生活垃圾等固废处理领域——葛洲坝的环保业务已完成在多个领域的布局。

这系列举措收效明显,葛洲坝环保业务占比已由2015年的8%,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超过12%。不过其毛利率少得可怜,仅有3%左右,远远低于行业30%左右的毛利率。

中金公司分析师廖明兵认为,葛洲坝正将环保作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环保行业的激烈“厮杀”,行业准入门槛正越来越高。看似转型成功的环保公司,还要观察其是否拥有核心技术。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企业来说,转型或许是个永恒的话题。

(来源:界面新闻)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座机:0592-658915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eva@expoeye.net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8:0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